這個案需從脊骨力學(骨盆和足踝力學)和肌筋膜理論(Anatomy train)去同時探討。
由過去的文獻已經證實,當薦椎旋轉時,會產生旋轉同側邊的功能性短腳,而腰椎第五節(L5)勢必會因為代償而往對側旋轉,以及往上脊椎的一連串代償。
在1969年,TePoorten學者也提出,當有薦椎旋轉時可能同時會產生T10/11旋轉角度(ROM)變小,T3/4周圍軟組織異常(變緊),C0/C1/C2旋轉功能減少。
然而,每位個案情況都不一樣,這位患者的左側梨狀肌(piriformis m.)偏緊,薦椎往右旋轉(Right on Right),同時這位患者的右腳是功能性偏短,在L4/L5/S1、T10/T11、T4/T5有壓痛感,症狀則是左腰痛、右手痠,雙腳發涼。也可從過去學者的研究發現映證,有諸多相似之處。
從足踝力學出發,可以知道功能性短腳那一側,前脛肌會因為代償性足踝內旋(foot pronation)而有過度拉扯的現象,同側膝蓋外翻(knee valgus),骨盆同側旋轉…(不同的解剖面出發會有許多不同的代償,就不在此贅述)…頭會往對側側彎,而C0/C1/C2的偶合機制(couple motion),會讓頭往同側旋轉。
http://fixflatfeet.com/wp-content/ |
換句話說,這位個案是右側功能性短腳,代償的結果可能會讓右膝偏外翻、頭偏左側彎和右轉,導致患者有膝蓋磨擦感和頭左轉角度受限。
但是代償機制會上下左右影響,往往因人而異,從骨盆和足踝力學模型解釋,僅做臨床一定層度的參考。我認為以脊骨力學來看尚無法完全解釋為何放鬆脛前肌可以改善頭左轉的角度受限。
最符合這位個案狀況的就是肌筋膜列車裡面的前旋線(Spiral line)模型。可能右側前脛肌(Tiabialis ant.)太緊,繼而影響右側頭夾肌(Splenius m.)張力增加,間接限制了頭左轉的角度。
http://static.squarespace.com/ |
此旋線也會誘發膝蓋往內旋(詳細內容請參考Anatomy train一書,在此不多加贅述),可直接與上述的脊骨力學相呼應。
但這都是事後分析解釋,若你問我臨床上一開始怎麼知道要處理脛前肌改善頭部旋轉角度??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很多時候你只能土法煉鋼仔細去找出所有可能影響的地方,再一個一個去測試。所以,我還要提供一個『平衡』的概念。當身體受到外來的刺激(包括姿勢不良、肌肉勞損、受傷…等),可能會產生一連串的反射或代償試圖去平衡身體的狀況,當身體無法再平衡、無法再負荷的時候就會產生症狀,那無法再平衡的地方有可能位於症狀區域也有可能遠離症狀區域,你必須去找出來!!!
而這個個案也只是剛好放鬆脛前肌可以改善頸部功能罷了,變成一個臨床經驗,但卻不一定適用於下一個病人…。
https://www.jhspt.com
https://www.facebook.com/linphysiotherapy
文獻參考:1. TePoorten
BA. The piriformis muscle. J Am Osteopath Assoc.
1969;69:150-160.
2. Anatomy Train 2nd Edition.
3. Podiatry Biomechanics
https://www.jhspt.com
https://www.facebook.com/linphysiotherapy
林晉熯
物理治療 運動醫學 臨床徒手醫學 脊骨神經醫學 足踝力學 脊骨矯正 肌骨平衡醫學 脊髓神經壓迫 氣血不通 感覺異常 深層肌腱反射 自然療法 肌筋膜理論 肌筋膜放鬆
按摩 腰酸背痛 肩頸痠痛 手痠麻 腳發涼冰凍感 骨盆歪斜 氣血不痛怎麼辦 手麻怎麼辦 腳麻怎麼辦 腰酸背痛怎麼治療 腳發涼怎麼辦 整脊 梨狀肌症候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